1.人文
社區族群多以閩南人為主,多由大陸福建省、泉州、漳州,遷移過來定居。
柑桔-「四塊厝」在本里之東北角,乃該地初墾時原是排水不甚理想,形成「水窟」,較晚始有人移入墾殖,最初有四戶人家於此築屋從事農墾,故稱之。
藍厝-「藍厝庄」在本里之西側,由於最初開墾者乃是姓藍的人家,此後,漸有人移入而集結成聚落,為紀念至此開墾者之辛勞,遂將該地命名為「藍厝庄」,如今本庄已為一雜姓聚落。
埤頭-埤源(頭)派出所東南角一百公尺處仍有水閘門。聚落沿省道一號道路兩側分布,高速公路則通過西側。而埤頭埧部落現在稱為頂埤頭,因埤頭里在北的原因。東興里在南,遂稱為下埤頭。
廟宇-天聖宮(埤頭)朱府千歲(藍厝)。
2.地
清代入墾本地者為開闢農田灌溉水源,在引西圳之此段,築堤設置水灞(閘門),從林內鄉烏塗村濁水溪南岸溪水口引水灌溉,埤為蓄水之處,圳則為灌溉之渠。
3.景
張家古厝-是張姓家族遺留下來古厝,原已荒廢,後經過居民同心協力將髒亂的空間整理,現成為居民農閒時的好去處。
柑桔公園生態池、藍厝和風公園-本社區景觀綠美化發展據點眾多,具有豐富人文及教育的氣息,髒亂點變公園、農村入口新風貌,把社區綠美化做到普遍性,提供社區居民休閒活動空間。
其他還有自行車道、參觀豆皮廠、農田綠肥…等美景。
4.產
具有專業稻米、蔬菜區,還有全省最具規模的豆皮生產,從黃豆加工、豆漿、烘晒、包裝,一貫作業的傳統在地特產,由於濁水溪獨特的水質讓這裡的豆皮風味與眾不同。